崢嶸歲月數風流(下篇)



<梅嶺三章>.陳毅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梅嶺三章>共三篇,每一篇的口氣都大得不得了,我們只選了其中一篇,作者有‘旌旗十萬斬閻羅’的豪情固然令人欣賞,重點是,作者寫下這一首詩的時候,其實是在逃避國軍的追捕而躲在一個臭氣沖天的山洞裡聊於自慰作成的,所以我們說他的口氣大就是這個意思.

陳毅不但口氣大,來頭也不小,他是後來中共軍頭十大元帥之一.1936年,老毛帶領一班殘兵敗將被國軍從江西井崗山驅趕到窮山惡水的陝北黃土高坡上啃野草,陳毅奉命留下來在江西打遊擊.結果這個遊擊工作比逃跑還要來得兇險,共軍遊擊隊(那時被政府列入匪類,叫赤匪)被當地的地方武裝打得一天到晚找山洞來躲藏,運氣不好被抓到的赤匪一般就地砍頭,慘呀.

在這種狀況下,陳毅猶能寫出這樣子的豪詩,不知道是不是被嚇傻了.

傻人有傻福,就在陳毅一隻腳踏進鬼門關就快要到地獄招聘舊部鬼兵的當口,當年19361212,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和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委員長聯共抗日,陳毅總算是虎口逃生,率部搖身一變加入國軍,戰鬥序列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老毛在陝北延安的殘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這是抗戰時期直屬中共的兩支軍隊,泛稱新四軍,八路軍.

這兩支隊伍的戰績曲指可數,和主戰場的國軍抗日大部隊動輒百萬人的大會戰相比,這個層次相差太遠.當然,打硬仗不是新四軍八路軍的強項,他們利用國軍在主戰場上和日軍主力拚死的機會,化整為零分散到淪陷區重操舊業幹起了拿手的好戲,就是發展地下武裝,這個勾當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時搞過,現在幹起來可謂輕車路熟.最重要的是這種做法比較安全,鬼子來時,打不過就跑他娘的,不像正規戰場上那樣子,退一步都要被當作逃兵接受軍法處置,戰場上的軍法處置超簡單,一槍斃了拉倒.

第二個重要的是這種做法能有效地保存實力,國軍主戰場上大兵團作戰,一顆炸彈下來炸死幾十人是家常便飯,攻擊衝鋒號一響,整連整團瞬間戰歿也沒人眨眼.地下武裝那就不一樣了,捉迷藏式的打法,打了老半天可能屁也撈不到一個,打死幾個人已經可以算是很大的戰績,所以我們完全相信新四軍八路軍吹噓的彪炳戰果,反正不就是幹掉幾個鬼子唄,了不起.

新四軍八路軍專心經營基層工作累積了豐富的地區資源,在抗戰勝利後,這個地區資源成了國共戰爭勝負的關鍵.日軍投降後,淪陷區當地土共迅速地脫下老百姓服裝換上軍裝操兵到鬼子軍營駐地受降,接收了大批日軍軍火,而這時候國軍還在幾百裏外呆等日軍前來繳械呢.所以說新四軍八路軍正經八百地擺開架勢是打不過日軍,但是來到國共相爭這一頁,事實上還沒有開打,國軍已經輸了第一招.

中國各地歡慶二戰勝利的鑼鼓鞭炮聲還沒有消散,國民政治隨即發現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在上面所說的中共地下武裝,紛紛從各地冒出頭來,似乎一夜之間中共擁有百萬雄兵,國民政府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這種狀況,於是國軍重整旗鼓,開始新一輪的剿匪行動.

這一次土共嘗到了厲害,國軍都是身經百戰的虎賁之士,更兼將星熠熠,王耀武,孫立人,廖耀湘,杜聿明,李宗仁,白崇禧,傅作義,黃維,陳明仁,薜岳,邱清泉,衛立煌,張靈甫,宋希濂,李品仙,孫連仲…………這些國軍鐵血抗戰名將殺鬼子如踩螞蟻,區區土共又怎麼會是對手,因此剿匪一開打,土共隨即潰不成軍,這就有了我們在上一篇說的‘國共重慶和談’,事實上,老毛是到重慶求蔣委員長手下留情的.

其實老毛心知肚明知道蔣委員長是決計不會留情的,上海事變時蔣校長‘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的鐵腕手段令共黨記憶猶新,老毛此留求饒之旅只不過是爭取時間,因此他在重慶喊出歷史性的‘蔣委員長萬歲’之時,華東華北共軍爭先恐後地向關外大逃跑.

古人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又道是‘君子報恩,十年末晚’,這些古訓在土共逃軍的經歷中完美地詮釋了祂的文化內涵.逃到關外的共軍在中共第一戰神林彪的帶領下,向北一逃再逃,一口氣跑到黑龍江北陲的松花江畔找蘇聯紅軍庇護.照說這是一種很沒有面子的事,但是我們再想一想二千多年前名將韓信的胯下之辱,那麼林彪大逃竄也不算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沒有本事跑的土共奉命就地找山洞躲貓貓,這一招令到追擊中的國軍徹底沒了脾氣.

這是1946年共軍大敗逃的事件.假如我們的文學素養再好一點的話,那就再來想一想臥薪嘗膽的勾踐老先生,共軍老鄉親們不必喪失鬥志.

留得命在的殘餘共軍有柴燒了,他們不需要等十年,二年後的1948年,揚威吐氣的好日子降臨,這個和國際關係有關,我們先來看一看國際環境.

首先是蘇聯人看到國民政府一邊倒向美國,他們在國民政府身上撈不到任何好處,於是大力扶持共軍,以此作為向國民政府叫價的籌碼.

美國人方面,他們也覺得國民政府沒有付給他們期待中的利益,他們開始知道蔣委員長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民族主義者,中國的肥水不外流,要流也只往四大家族的口袋裡流.

假如我們稍有政治常識的話,那就大可不必苛責四大家族,反正民族主義都有共通點,四大家族和現代四小家族比起來簡直小兒科不堪一論,更何況現代四大家族還沒登場亮相呢.

但是美國人已經氣急敗壞,我們熟悉的美式劇情開始上演,那當然就是以打擊貪腐的名義來搞垮以蔣委員長為核心的國民政府.

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下,中共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千栽難逢的機會,東北的林彪部迅速整編為共軍四大野戰軍其中的第一野戰軍,號稱七十萬,配備蘇軍從日本關東軍手上繳回來的武器,開始反攻發起遼瀋會戰.

遼瀋會戰於1948912開打,112打完,歷時52天,會戰地區位於東北瀋陽,錦州,長春一帶,東北剿總抗日名將衛立煌,杜聿明指揮的55萬國軍戰敗,傷亡47萬人,共軍第一野戰軍大勝,傷亡7萬人.國共兩軍連續52天以每天傷亡1萬人的代價在廝殺,最殘烈的二次大戰好像也沒有這種戰例.

共軍羸了這一戰,士氣大振,第一野戰軍戰後擴編為100萬,有足夠的實力和國軍分庭抗禮.最重要的是,取得了東北這一片富庶的的地區,才有了名正言順穩定的稅收來源,不需要再用打土豪這種搶掠的暴劣方式來維持政黨運作開支,中共才實質上完成由‘匪’過渡到‘政’的轉變.

當時東北境內駐紮大批蘇軍,他們是二戰末期蘇聯向日本宣戰而開進東北攻擊日軍關東軍,史書對於蘇軍在國共遼瀋會戰中的動作皆諱莫如深,國民政府方面是有苦難言,吃了暗虧又說不出口,共軍方面為了強調遼瀋會戰的合法性,當然隻字不提蘇軍.其實這種大事焉能堵天下人悠悠之口,我們完全相信蘇軍在遼瀋會戰中的中立取態,蘇軍將士們都乖乖地呆在軍營開枱打四圈,但是戰爭的勝負很多情況下都是在軍營裡決出分曉的,兵法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蘇軍完全不需要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共軍攻城掠地,他們只要在軍營裡打一通電話給國軍,告訴國軍哪裡有蘇軍人員活動,那麼國軍就死定了,只能呆在原地挨共軍的子彈.要知道,若是誤傷蘇軍或誤闖蘇軍駐地,那是死罪,內戰變成國際外交事件,國民政府負不起對外開戰的指責.反觀共軍就完全可以毫無顧忌放開手腳來打,作為一個國內最強悍的反對派,沒有誤打或是外交這回事,外交是國民政府的事.

事隔六十多年,我們依然能想像到當時的戰鬥狀況,攻城的共軍只要依哩嘩啦扮俄語,國軍的兄弟們開槍前可能還得查一查對方的身分證,嘛的,這仗怎麼打呀?

就在遼瀋會戰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各地共軍沒有閒著,共軍華北野戰軍在遼瀋南部的山西,河北一帶舉行過一些騷擾性戰役,拖延華中的國軍北上增援.

華北野戰軍即後來共和國北京軍區的前身,在華北野戰軍司令部,我們找到一個老熟人,採訪一下.

老熟人是華北野戰軍政委薄一波,在那個將星如雲的年代,政委薄一波算不上是一個人物,只因為他後來生了一個大大有名的兒子薄熙來,我們才來關注多兩眼.

薄熙來事件撲朔迷離,我們無從咀嚼,但是就憑他當機立斷派出武警圍堵逼令美國領事館交出王立軍,至少做到了一個官員該做的責任.

王立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身為中共黨員,政府官員,跑到外國領事館尋求庇護算甚麼,丟人.

遼瀋會戰於112剛剛落下帷幕,114,另一場決定中國大陸政權的大決戰隆重上畫,史稱‘徐蚌會戰’.在上一場遼瀋會戰中我們曾經責疑過蘇軍的小動作,那麼在這一場‘徐蚌會戰’中,基本上排除了外圍政治幹擾,國共兩軍完全憑真本事鬥智鬥勇沒有花巧.

我們先請主角出場,大家拍手歡迎...

國軍方面:徐州剿匪總司令 劉峙 副總:杜聿明 李延年等

共軍方面:第三野戰軍副司令 栗裕 協助:二野 劉伯承,鄧小平.

國軍兵力:80

共軍兵力:100

介紹完畢,開打!

徐蚌會戰從1948114開工,至1949110日收工,週日不計算加班費,總共打了66天,國軍再次大敗,損兵折將55萬人,共軍傷亡17萬,兩軍的每天傷亡1萬多人,每天傷亡率比遼瀋會戰高出3個百分點.

至此,長江北岸紅旗飄飄,南岸一群驚弓之鳥.

遼瀋會戰和徐蚌會戰之間還有一次中烈度會戰,那是林彪第一野戰軍打完遼瀋會戰後,先頭部隊重入關內向南挺進途中,聯手華北野戰軍順手牽羊收拾了北平的傅作義,傅軍在‘一野’威懾之下失去抵抗力,全軍歸順共軍,史稱‘平津會戰’,華北野戰軍也就是薄熙來的老竇蔣一波擔任政委的那一支部隊,我們在上面彙報過,不再贅述.

‘遼瀋會戰’‘平津會戰’‘徐蚌會戰’這三場大會戰鑄就共軍一個著名的戰法,這個戰法叫作‘圍點打援’,是共軍戰神林彪的發明,簡單地說,戰法的要旨就是圍困一個對手非救不可的地方,圍而不打,打的是來援的救兵,打敗了救兵,被圍的點就好辦了,要蒸要煮任客人選擇,比民主普選的自由度還要大.

我們在想,‘佔中’這個行動是不是抄襲了林彪的專利?

不錯,中環是香港的地理命脈,非救不可,然後我們再引伸出重點,誰來打援?呵呵,見鬼,沒有革命流血的決心就不要奢談佔中,那種用屁股想出來小兒玩意,用來騙一騙捐款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國軍沒有辦法破解‘圍點打援’,失敗是預料中的事.再到後來‘韓戰’時,‘圍點打援’已經過時,這就是我們在上面說的時空環境不一樣,當時國門外作戰,沒有制空權,中國軍隊只有七天補給,‘圍點’怎麼‘圍’?還沒有圍好,自己先得餓死,所以老彭元帥換了一個新的戰法,叫‘大膽穿插,迂迴包圍’,這是一種不要命的戰法,我們先不說穿插途上重重險惡,只是‘穿插’‘迂迴’這個動作,揹著十公斤以上的槍枝彈藥食品,每天跑50裏以上的崎嶇山路羊腸小道,(天上飛機丟炸彈當它死的)那不是人幹的活,但也就老彭的戰法,硬生生把聯合國軍趕回三八線……

有人舉手發出疑問:即然共軍的死穴是七天補給,那為甚麼大會戰時可以長期‘圍點打援’?這個問題超簡單,我們曾經說過中共的基層工作做得很紮實,大會戰時中共全力動員民工運送軍需補給,據點數,每次會戰都有五百萬以上的民工推小車運送軍需物品,也就是說,一百萬戰鬥人員,每個參戰的士兵都配備五個水客,然後再計算一下,每個水客能揹七天打仗所需的物品,那麼每個士兵就有足夠三十五天的軍需耗材.

有高材生繼續發問:遼瀋會戰的週期是五十二天,徐蚌會戰是六十六天,青蛙仔你算出來三十五天的軍需還是不夠用呀.

那麼我們只好繼續紙上談兵:每個士兵有三十五天的軍需,這三十五天之中也不是天天吃飯不做事的吧,事實上天天都要打仗,而且基本上都打勝仗,打了勝仗,對方的軍需就是戰利品,可以補充自己軍需,當時有一句令人喪氣的順口溜,說國軍是運輸大隊,每次打敗仗就等於把裝備送給共軍.

基層民眾是共軍的命根子,五百萬民工水客,幾乎是香港永久居民人口總數(末滿七年的不能做民工),想像一下這一班人推著軍需小車在戰場上的情形,我的媽耶,羅湖關口百來個推小車的水客已經令香港人抓狂,而人家是五百萬水客耶,國軍只好投降.

喂,佔中的兄弟們頂住先,小心水客.

好了,我們回到那一段崢嶸歲月,來歸納一下:

19491月底,國共三大會戰結束,共軍大獲全勝,百萬雄師飲馬長江北岸,直指江南地區.

1949121,蔣中正總統宣告下野,副總統李宗仁代任.

19492月,美蘇聯手施壓,希望國共和談劃江分治,複製南北朝模式.(這個詞句文皺皺,說明白了就是把中國搞分裂好了)

1949328,國民黨左派柳亞子老頭跑到北京寫下反對國共和談的詩,老毛隨即和詩一首,安慰柳老頭不要急.

1949420,國共和談破裂,當晚,百萬共軍在栗裕號令下,從西起江西省的湖口、東至江蘇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

1949423,第三野戰軍一部攻入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老毛聞訊後差一點笑歪嘴,當即令人磨墨侍候: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手稿


我們以詩起文,以詩結束,全文完!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大灣明月度回歸

龍虎殺氣上雲霄

利可共而不可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