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弓射雕自張揚


說的是發明始祖黃帝老爺,發明了指南車這種超時代的戰區定位系統,還有旱魃這種超級氣象武器,炎黃聯軍憑恃著先進的裝備,取得了一場場的勝利.然後有一位扛大旗的小士兵也不甘後人,用旗桿綁上粗麻繩,為這支百戰百勝的軍隊錦上添花,貢獻了長弓這種遠距離大殺器.
 

弓箭的制作過程,從選材用料到每一步驟的工藝技術,都有很嚴格的要求.比如箭羽,上好的箭羽有三等,上等的用料是雕翎,雕翎的抗風值超強大,風阻小速度快,中等的是鷹翎,次等的是雁翎.從箭羽選料上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地緣資源對於武器裝備的影響.大致上來說,北方產雕可以用上好箭羽,南方沒有雕只好用雁翎,這也解釋了為甚麼,北方的箭比南方強.

箭強並不是說,這代表著就能主宰戰場態勢,事實上,戰鬥力是由人員素質國家意志謀略策劃後勤保障氣候地勢...等八百多方面的因素而決定的,任何一方面出了一點小小的紕漏,都會影響最後的結果.

不管如何,反正發明長弓這種新式殺器的扛旗小兵,被黃帝賜姓,以小兵所發明長弓為姓,張姓誕生啦.

這件事沒完,中原農耕民族,用鋤頭的畢竟遠遠多於用弓箭的,因此張姓人員在軍隊的弓箭軍種中比較多,民間罕用張姓.這個狀況要來到少數族群中,事情才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張姓人口妥妥地劇增為第一大姓.

詳細的狀況是這樣子的,少數族群一般以狩獵畜牧為主,狩獵的第一工具就是弓箭,弓箭產品從炎黃部族技術轉讓到少數族群之後,少數族群也爭相以代表弓箭的張姓為榮,大家排隊登記改姓.然後在歲月漫長的族群融合中,張姓脫穎而出,逐漸成為中原第一大姓.
 

好了,說到張姓,我們第一要提的是張天師,張天師為我們這個東方文化貢獻的禮物叫作‘一人得道,雞犬昇天’,這成語經過時間的氧化作用之後,變得有些酸酸的味道.我們是有要求的品味之人,不要酸味,而且更進一步,要的是淳厚的原味.

這樣好了,我們來拜訪一下小張: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怱怱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小張張籍的唐詩,是不是悠遠淳厚的呢?反正歷經千年的歲月沉澱,小張同學的作品,依然芳馥如初.

這一首詩不一定能張揚小張同學的盛名,那麼我們再來一句小張的佳作,或許能幫助大家認識認識小張,‘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好吧,男兒有淚不輕彈,故欠明珠贈妻堂.還是不認識小張的,我們就再來一大張:

張繼

遼陽望河縣,

白首無由見.

海上珊瑚枝,

年年寄春燕.
 

不要說不認識大張張繼,張老大的一首‘夜泊楓橋’,唱響九州四海傳揚天下,雖千年而不衰.

文壇張說過,再來武林張,第一位算老張張三豐吧.張大爺開創武當山,以太極功夫享譽武林,主要是再傳弟子小小張張無忌,大展太極周旋於大美女趙敏和周芷若之間,演繹了一場三人行必無我妻,蕩人心腸的愛情節目.
 

最後壓場的是張白圭張江陵,這兩張都是同一人,張先生不是文壇翹楚也不是武林名宿,只是一位公務員而已.但是這位公務卻在史書上寫下斑斕的一頁,號稱大明脊樑’,他,這位老兄,大名張居正,大明隆慶年萬歷年兩朝的內閣首輔.

說起張居正,這個話題就大了,皆因張居正的事跡,和大明王朝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離開了大明王朝的張居正,真的沒啥可說,反過來說,缺了張居正的大明王朝,這一段歷史也是不完整的.

好吧,張居正作為一位正常的個體,應該也有私隱的嘛.不過私隱這種事說起來,定義還是蠻複雜的,簡單地說,身為高級公務員,必定是公眾人物,社會的聚焦點.私隱這個人權對於他們來說有些遙遠.現在有種專業叫作‘狗仔隊’,放在古代,那是東廠錦衣衛、後代大清王朝叫作‘大內侍衛’‘血滴子’,這些有免責金牌護身的特殊群體聚集在‘公眾知情權’的大旗下,穿堂入室有如閑庭信步.

信也罷不信也罷,張大人反正生為大明官,死為大明鬼.

學界的共識是,張居正所處的萬歷年時代,正是大明王朝由盛極走向衰落的關鍵轉折點,代表作是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民間的說法是:明亡始於萬歷.

這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學界和民間的觀點必須得到尊重,雖然這些專業觀點對於我們來說總有一種霧裡看花的朦朧美,今天我們用一種草根角度來看萬歷的事

第一是,大明王朝的國運,脫不出中國歷史上各王朝興亡更迭的軌跡,所以儘管大明王朝曾經有著輝煌的業績,遠拋西洋的科技,無與倫比的文明,始終要服膺於歷史的終極命運.
 

第二,萬歷年間的社會科技,已經達到皇權體制的頂端,比如鋼鐵產量,糧食布匹陶瓷等各項民用產品,佔了世界總產量的2/3,超過一半.這個概念是,現在世界第一鋼鐵大國,中國的鋼鐵產量也只佔世界總產量四成,不到一半,已經把各國的鋼鐵產業打得滿地淌血.假若沒有雄厚的科技實力,怎麼可能達到這種水平呢.

當其時,倫敦大財團年盈利三萬英鎊(以購買力計算,約折白銀一萬兩)的已經算是巨富,可以進入下議院封勳晉爵呼風喚雨了.再看東方大明,東南土豪,年報說的是白銀千萬兩的交易好不好.

第三,張居正執政的萬歷前十年,是明王朝政治經濟的巔峰時代,縱使張居正在萬歷十年離世之後,萬歷皇帝靠著張居正積儲下來的國本,在軍事上都取得完勝,史稱‘萬歷三大征’,特別是抗日援朝之役,直接打趴日本,奠定了東亞三百年的和平環境,澤及後世的大清王朝.

第四,明王朝的衰亡,以東南士子為主的東林黨應記一大功,史書對於這一點直接翻篇的隱諱作法難逃歷史的譴責.首先是東林黨掌握了媒體話語權,將烈的黨爭責任撇得一乾二淨,一副令人作嘔的嘴臉.事實上,明亡之後,東林黨人紛紛丟下尊嚴,無節操地效忠新政府,然後在編輯‘明史’時,一樣下狠手把前明彈得一無是處,比如朱家皇帝偷懶之類,用於擡高大清王朝新皇帝的勤政形象.關鍵是這種不值一辯的膚淺邏輯固然能瞞騙市井俗世,卻逃不過我們的簡單推論.試想設若東林黨徒筆下所描述的都是爛皇帝,這個國家已經崩潰了八百年好不好,這個道理用膝蓋也能斷定的吧.

朋黨之爭,賭注是國運,這一鋪玩得比較大.
 

第五是,浙江無鍚的東林書院,是東林黨的大本營.而東林書院的背後黑金主,都是江浙土豪,東林黨代表江浙土豪集團的利益,是明文黑字板上釘釘,鋼鐵一樣的事實.好了,這裡牽扯出一段萬歷年走向衰落的公案,那就是政府稅收.萬歷三大征耗國庫十之八九,本來以萬歷的強盛,出現財政赤字不是事兒.事兒在於,小冰期氣候開始降臨,北方大面積旱災蟲災初現蹤跡,災民鬧事時有所聞,遼東滿清崛起擾邊,大明政府脤災抗清在在需錢,在國家財政困難的狀況下,東林黨維護東南工商土豪免稅的宗旨,如鋼鐵般堅強,任由政府工作舉步維艱.

這裡又牽扯出大太監魏忠賢,這傢夥雖然缺了一支棍,但不缺心眼,鑒於農業歉收農民盈利能力下降的現實,老魏極力籌措向東南工商徵稅,這種立場和東林黨的宗旨有著水火不相容的衝突,蘇州民變佔中就是在東林黨組織,當地土豪集團金主暗中支持下發生的反徵稅運動.細節就不談了,反正事實如鐵,魏忠賢把持朝政期間,遼東軍餉向來不缺,並且和遼東鐵軍的創建者,名臣孫承宗(袁崇煥之師),攜手組建關寧鐵軍,構築寧錦防線,起用東林黨人趙南星、熊庭弼這二位好打得之人,維持著大明王朝最後的尊嚴和輝煌.

魏忠賢最後被東林黨和崇禎皇帝聯手幹掉,遺體被塞到柴房角落.重點是東林黨接手政務後拿不出硬貨,天天喊著社會公義的口號來上班,至此,大明王朝的敗亡已是不可逆轉.話說崇禎皇帝跑到煤山自縊的前一晚,令近侍收拾魏忠賢遺體,然後大呼‘文臣誤朕’,從容就繩.

當屆朝庭文臣都是崇禎欽點的東林黨渣好不好.
 

第六,東林黨創黨元老中,不乏錚錚鐵漢,例楊漣、左光斗之士,暫且拋開東林黨的宗旨不說,楊、左二人被老魏抓到死獄,受刑打得體無完膚尚且談笑自若.重點在於,鐵漢只是個人行為而不是東林黨的風骨,大部分的黨內精英擅於拉布數錢而漠於國家公義,雖然這些黨渣經常把公義兩字掛在嘴邊.
 

第七是一宗歷史疑案,李自成流寇搗碎大明半壁江山,都是在中西部貧困省份之間打轉,數次陷入被官兵困死餓死的艱難境地中,也從來沒有向富庶的東南地區流竄以取得補養的苗頭,做法不符常理呀,這其中的不公開檔案隨著滿清八旗入關而湮滅.而東南地區雖然僥倖地避過這場戰亂,最終還是付出了拒稅的苦果,揚州十日,嘉慶三屠的慘案,並不是偶發事件,歷史的因果關聯必然產生早已注定的結果.

第八最後是,東林黨標榜清談,以書院這種高級學府作為幌子,利用媒體話語權,欺騙白癡的擁躉民眾,無所不用其極地採取不合作姿態向政府施壓,以維護背後黑金金主集團的利益,,,哦,走到這裡彷彿進入時空錯覺的畫面,必須趕緊地撤退,回到書叢紙林堆裡來訪老張捉字虱吧.

<冬夜石城船舟聽雨>.張居正

舟中擁被雨聲低

漏瀝蓬寒送曉雞.

四海百年多少淚,

傷心發在石城西.

全文完!

留言

  1. 秋葉阿姨針對 1 篇 Blogger 文章發表了留言:

    謝謝到訪敝博客! 小的對明史不熟,待有天抽空細讀這篇文章,以增知識。

    回覆刪除
  2. 今天年初四忽然見到收件匣~列出這一項留言訊息,卻是兩年前的! 好像來提醒我要實踐諾言。
    可惜近日瑣事繁忙,仍然未能細看這篇我很有興趣的網文。過兩天吧,我會來細讀的。

    回覆刪除
  3. 今天終於來閱畢這篇關於歷史的長文,由弓長張說起,小張大張的詩也說過了。再由張居正說到東林黨,最後以張居正一首詩作結。(終於信守諾言,閱畢這篇了 !)
    還以為小的情牽歷史,誰知閣下對歷史更為熱愛! 真是拜服了 !
    *
    新的一年又來到,祝豬年好運 !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大灣明月度回歸

龍虎殺氣上雲霄

但聞燕山胡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