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17 起發佈的文章

天下有雨到天明

莽莽江湖,說的是刀光劍影,網絡世界,談的是舌槍唇劍,看起來好 像 是一副超級刺激的畫面。其實也不乏薰風和雨,涓涓細流,比如朱熹老先生說的 ‘ 如沐春風',今天我們就用網 絡 世 界 常 見 的一種現 象 ,沒有刀也沒 有 劍 , 只有文藝範兒 , 就三個詞彙,這三詞彙分別是: ‘ 討論' ‘ 交流' ‘ 拗'。 依井底之淺見, ‘ 討論'算是頗具專業化的探 討 和議論吧 , 大家把各自不同的觀 點 攤 開 在太陽底 下 曝曬,不一定有共識但肯定是不傷和氣的那一種。 ‘ 交流'則應 該 是不評論對方的觀點,只管貢獻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這兩詞彙算是比較文藝的。最後是 ‘拗',‘拗'是很接地氣的習慣性用字,一般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並回應對方的觀點而展開辯論。好吧,我們比較喜歡用的是‘掰',含有較勁的意味。 掰的是 上一篇 , 我們用了一首<聽雨>的詩來結尾,這一篇,就用一首<聽雨>的詞來開篇吧. <虞美人.聽雨>.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這個名字很現代,其實是八百年前的文壇老前輩,老前輩的智商超級強大,求學時期,讀書考試次次滿分 +1 ,十足社會精英的風範,結果成年之後當然是登堂入室進入政府架構,為熱廚房降溫袪火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非常遺憾的是,這時間蒙古大軍和宋軍正在戰場上死掐,宋王朝輸光老本之後 光 榮 結業 , 失業的蔣老前輩打死再也不進蒙 古 熱廚房,乾脆搬到老家宜興的鄉下耕讀傳家,倒也自得其樂。 記住蔣老前輩的家鄉‘宜興'哦,這裡是江蘇一座名城,廣為大家所知的應該是宜興‘紫砂壺'吧,青蛙曾在一土豪家作客時,品嚐過用天價十萬的宜興紫砂壺沖泡出來的極品大紅袍,感覺到的不是茶味而是心情,那叫一個‘爽'。 除了紫砂壺,比較認真的是宜興的蔣氏世族,宋元王朝交接業務之際,原來在宋王朝政府中任職的蔣氏子弟各散西東,其中一位跑到浙江奉化縣隱 姓埋名 安家落戶。 青蛙比較木有討論的精神,不想去尋找奉化縣的蔣先生,或者是基於一種尊重吧,反正奉化蔣老先生夜讀之時,一定聽得到外面田野傳來的一片蛙鳴好不好。 時光苒苒歲月如梭,近代的奉化蔣氏家族產生一位驚天動

長弓射雕自張揚

圖片
說的是發明始祖黃帝老爺,發明了指南車這種超時代的戰區定位系統,還有旱魃這種超級氣象武器,炎黃聯軍憑恃著先進的裝備,取得了一場場的勝利.然後有一位扛大旗的小士兵也不甘後人,用旗桿綁上粗麻繩,為這支百戰百勝的軍隊錦上添花,貢獻了長弓這種遠距離大殺器.   弓箭的制作過程,從選材用料到每一步驟的工藝技術,都有很嚴格的要求.比如箭羽,上好的箭羽有三等,上等的用料是雕翎,雕翎的抗風值超強大,風阻小速度快,中等的是鷹翎,次等的是雁翎.從箭羽選料上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地緣資源對於武器裝備的影響.大致上來說,北方產雕可以用上好箭羽,南方沒有雕只好用雁翎,這也解釋了為甚麼,北方的箭比南方強. 箭強並不是說,這代表著就能主宰戰場態勢,事實上,戰鬥力是由人員素質 、 國家意志 、 謀略策劃 、 後勤保障 、 氣候地勢...等八百多方面的因素而決定的,任何一方面出了一點小小的紕漏,都會影響最後的結果. 不管如何,反正發明長弓這種新式殺器的扛旗小兵,被黃帝賜姓,以小兵所發明長弓為姓,張姓誕生啦. 這件事沒完,中原農耕民族,用鋤頭的畢竟遠遠多於用弓箭的,因此張姓人員在軍隊的弓箭軍種中比較多,民間罕用張姓.這個狀況要來到少數族群中,事情才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張姓人口妥妥地劇增為第一大姓. 詳細的狀況是這樣子的,少數族群一般以狩獵畜牧為主,狩獵的第一工具就是弓箭,弓箭產品從炎黃部族技術轉讓到少數族群之後,少數族群也爭相以代表弓箭的張姓為榮,大家排隊登記改姓 . 然後在歲月漫長的族群融合中,張姓脫穎而出,逐漸成為中原第一大姓.   好了,說到張姓,我們第一要提的是張天師,張天師為我們這個東方文化貢獻的禮物叫作‘一人得道,雞犬昇天’,這成語經過時間的氧化作用之後,變得有些酸酸的味道.我們是有要求的品味之人,不要酸味,而且更進一步,要的是淳厚的原味. 這樣好了,我們來拜訪一下小張: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 欲作家書意萬重 . 復恐怱怱說不盡 , 行人臨發又開封 .   小張張籍的唐詩,是不是悠遠淳厚的呢?反正歷經千年的歲月沉澱,小張同學的作品,依然芳馥如初. 這一首詩不一定能張揚小張同學的盛名,那麼我們再來一句小張的佳作,或許能幫

雪山消融彈指間

圖片
彈指一瞬間,蒼海變桑田,這種文學上的形容通常用來指時間過得真快的意思,主要是我們不是很滿足於表面化的解讀,俗話說看人看人品,看事看本質.那麼,彈指一瞬間的本質是甚麼呢. 沖上兩杯香茶,就讓我們好好地來掰一掰. 彈指用於時間速度單位,原創者是佛教的說法:一剎那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算了,一彈指換算為科學時間單位,等於 7.2 秒. 按照以上的換算公式,一瞬間等於 0.36 秒,一剎那等於 0.018 秒 . 所以我們一下筆就寫 : 彈指一瞬間甚麼的,那是相差二十倍數的兩種時間速度.重點是,就算把時間擴大到一萬一億倍,蒼海真的就會變成桑田嗎? 好吧,在渺渺的宇宙時間觀點來說,地球幾千萬年還真的是秒級單位,喜瑪拉雅山頂的海洋貝殼化石,無聲地 印證 著有關蒼海桑田的瞬間故事. 說到喜馬拉雅山,這個世界最高的山脈,山腳兩邊誕生出兩個神奇的地方,山北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山南是南亞次大陸。次大陸有一個號稱南亞小霸王的,就是印度。 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但又不能算是古國,古印度的文明和那個族群,已經湮滅不可稽考,世界上有太多的這種先例,若南美的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甚或地中海的希臘文明,這些文明的傳承基本上是斷斷續續,吉光片羽( 原文錯植為:吉羽片光,謝謝網友AH Gwai指正 )似地殘留在其他族群的宗教信仰中。 世界只有華夏文明,數千來年一脈延綿,薪火傳承,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說回印度吧,歷史上只有短暫的統一王朝履歷,而且必須拜外來族群所賜,比如亞歷山大東征,突厥人,阿拉伯人,亞利安人 , 相繼在這裡建立起一些臨時王朝 。 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印度是以無數支部落土邦王公的形態,在這塊土地上各顧各的生活。這種靜態社會一直到近代,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加各答建立殖民政府,印度才算是邁進了國家的行列 — ——雖然是殖民地國家。   二次大戰西歐列強內鬨,英國元氣大傷不得以退出印度殖民地,然後習慣性地留下了伊斯蘭和印度教這兩支教派衝突的禍根,所以印度脫英獨立之日,也是印度 / 巴基斯坦分道揚鑣之時,從此之後,這兩家時不時就要捋起大棍來幹一場狠的。 要說印度,跟著英國宗主國時沒有學到啥硬本領,比如科技啥的,公權力的選舉制度倒是學了一套套

幾度春秋話七七

七月七日 ,俗稱‘七七’,這是一個被紀念的日子,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說起. 首先是,必須回到三千年前,那是‘周禮’誕生的時代,‘周禮’是世俗道德的開山祖師,從人的出生直到走人,事無大小巨細,‘周禮’都制定了標準的規範.而在‘周禮’中有關七七這部分的類別,屬於哀悼,‘士之喪三虞,大夫之喪五虞,諸侯之喪七虞’. ‘虞’是一種祭祀活動,以七日為一期,分別有‘三七祭’‘五七祭’,‘七虞’算是一種高級別的祭祀了.在這裡,‘七’是一個關鍵字,那麼,為甚麼不可以用其它數,而非用‘七’數不可呢? 這個和古代哲學有關,即人的出現 … 的理論,古代哲學認為,人身的元素,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加上‘陰陽’二氣而形成的,五行加二氣就是‘七’數的原始來源. 哲學的發展,是認知不斷加深的結果.‘七’理論到了東漢光武帝的兒子,即明帝時期,隨著佛學東漸,道教興起,‘七’和人的關係,在宗教哲學上又有了進一步的闡述.比如佛教認為,人離去之後,來到輪迴部門,就開始以七日為限,七七之後還是找不到新任命,只好到地獄報到了.道教就直接以魂魄來作為賣點,人成形時,七日成一魄,七七之後七魄成,反之則然, 離去時 七日散一魄,七七之後魂飛魄散. ‘七七’祭祀紀念活動,到了南北朝的梁武帝時代,才以政府行為發佈正式規定.大家都知道,梁武帝是一個信佛的皇帝,比如經常參加佛門活動‘無遮大會’,‘無遮大會’後來被社會上一些人士誤解為裸 露 課程,這是後話不提. 其實 裸露 也沒有甚麼大不了的啦,無論是七七成形或是七七魄散,人都是赤條條來,光溜溜地走,光明正大嘛. 佛教和'七'數扯上關係的典故超多,比如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就立馬落地各向四方行走七步,然後口吐壯言 :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說完之後才接受母乳餵奶。吃了七日母奶後,母親離世。然後長大後修行,閉關七日七夜 , 頓悟生命和宇宙的真相,從而創立佛教。 其實有關七七的事件,國 際 社會的認知是八十年( 原稿誤為八十七,得KM兄提醒,特此鳴謝 )前的 ‘ 七七事變',這一重大事件的發生地 , 位於北京城外的 ‘ 盧溝橋',從而揭開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的全民抗戰,本子苦撐八年最終被趕回海島原居地繼續島民的生活。歷年來這方面的研究學者/學術文章 / 文學作品巨量高過喜瑪拉雅山,今天我們不

金龜問取北回歸

圖片
回歸日自然而然地必須要侃一侃有關回歸的本質,那好吧,開始的第一歸,摸摸口袋掏出一隻雞翼,那我們就從雞翼說起. 首先雞翼的主要功能是飛行,理所當然地這種雞叫作飛雞.然而畢竟從未有人見過飛雞,所以飛雞這個話題超級無聊,我們轉而來說一說雞翼在世人眼中的共識,那就是雞翼的食用功能. 烤雞翼.   在青蛙看來,要搞出一件香噴噴令人垂涎三尺的烤雞翼,要點在於火力均衡,因此在烤雞翼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翻動雞翼,這樣就會避免雞翼一邊半生另外一邊烤焦的無良狀況. 那麼,這個和回歸有甚麼關係嘛. 關係線路圖是這樣的,自然界的氣候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年四季周而復始,比如現在夏季天氣像一隻大火爐,直接烤雞翼的環境.   但是我們的眼光不僅僅是只限於有如烤雞翼般的炎熱夏季,我們說的是四季,也就是說,地球為甚麼會有四季? 這個才是我們回歸的切入點,首先是,四季交替春回大地季節年年回歸,其實就是地球進入烤雞翼模式,代表事件就是‘北回歸線’‘南回歸線’. 也就是說,地球圍著太陽公轉,並不是平行等距的,地球是傾斜圍著太陽轉的,傾銷度為 ∠ 23.5 ∘ ,當地球北半球傾向太陽公轉時,太陽中心火力直接照射在北半球某一條固定線 , 這一條線就叫 ‘ 北回歸線 ’ ,這時候的北半球進入夏季. 然後根據烤雞翼原理,地球公轉軌道繞到太陽另一邊時,‘南回歸線’受到太陽火力中心猛烈攻擊,南半球就迎來夏天,北半球則進入酷寒冬季.   香港回歸北京,貌似有北回歸的字眼,但是切切實實百分百不叫北回歸線吧,雖說回歸這一天,從天文學這個角度觀察,地球北回歸線正在和太陽作近距離接觸.而從地緣上來考量,北京和香港的這一條線有 三千公里 的航空距離,而且一直都是 似斷似續 .更加重要的是,相對於大自然的渺渺無極瀚瀚宇宙來說,回歸實在是一件微小如塵埃的事.按照這個邏輯推演下來,北回歸線也不是一件甚麼了不起的事.從這個觀點出發,好像所有的話題都是令人覺得喪氣的樣子吧. 好吧,青蛙不才,把思路帶入掘頭巷,我們在說,宇宙很大,人世間的事也不小.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都是大自然的必然現象,從而衍生出地球四季,生生不息. 結論是,回歸,是天道運行的軌跡,是歷史的必然,不管是在天上,地下,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