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2

圖片
上一回,摘錄了佛系詩人王維描寫山景的幾首五言律詩,每首詩短短廿字,便猶如一幅幅的山水畫,寧靜且禪意十足,果然是一位名符其實的佛系詩人.其實,王維廣為人知的卻是一首充滿人間煙火,想念家人的節日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即是重陽節,除了家人,家鄉的山,山上長得宛若相思紅豆的茱萸果,都是王維魂牽夢縈的情結呀. 王維兄弟在重陽節登上的那一座山有多高,叫作甚麼山,王維沒有明說,留下一個撲朔迷離的關子,算是詩史疑案好了. 王維之後,文壇男團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元稹等大卡士興起,號稱 「詩豪」的劉禹錫說出他對於山的看法: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鍚的<陋室銘>起句就直接挑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好吧,如果把這一句解說為:凡是有神仙掛牌營業的山才是名山,那麼老劉只好閉嘴. 在老劉的筆下,山和水,必須要有正能量的存在才會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否則的話,負能量足以把東方之珠薰成臭水港. 老劉在一千多年前的真知灼見超級厲害,事實上,老劉另外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作 「烏衣巷」,寫盡了世事蒼桑,興衰榮枯的更迭變遷,家族如是,亦是一個國家無法避免的法則.號稱世界第一超級強權又如何,還不是一樣無可奈何風落去,西方不亮東方亮. 其實老劉接地氣的詩作也是一絕: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說回<陋室銘>是老劉從朝庭部級長官被貶為和州地方縣官時創作的,陋室位於安徽省含山縣(唐置和州)褒禪山腳下,後世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寫了一篇很有名的<褒禪山遊記>,遊記內容主要是透過行山,悟出山巔之上為什麼罕有人跡,山巔原理其實就是學問,或是品德的最高境界,很少有人能達到,必須要有遠大的志向,堅強的意志,豐富的能力,也不一定就能達到理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努力過了,也就無悔無怨不留一絲遺憾不枉人間走一回了. <褒禪山遊記>作為一篇勵志的文章,被官方大力推崇,鐫刻在石碑上留傳,成為褒禪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至今仍然豎立在褒禪山

道是無情卻有情1

圖片
這一篇 , 來閒聊一下山 . 先從隋煬帝說起 . 隋煬帝大業年間 , 湖北江陵縣有一任縣長名叫陳惠 , 陳縣長出生於老牌官僚世家 , 任內比較知名的政績 , 可能也不能稱得上是政績的政績就是 : 遞辭職信 , 這一行動贏取社會人士一致稱許 . 考慮到隋煬帝大業年間民變軍變四起 , 比如最著名的河南瓦崗軍 , 河北竇建德 , 江淮杜伏威 , 軍二代楊玄感 ( 名將楊素之子 ) 等等一大堆鬧事以及準備鬧事的組織 , 隋王朝已經到了隨時土崩瓦解的地步 , 當然笑到最後一個的是唐國公李淵 , 這是後話不提 . 那麼 , 江陵陳縣長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候辭職 , 或許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 比教令人為之側目的 , 反倒是一班為陳縣長的辭職行動而喝采叫好的社會人士 , 因為前陳縣長辭職歸故里之後 , 頓時失去經濟來源而被納入貧困家庭 , 社會人士除了在精神上力挺之外 , 並無實質救濟行動 , 連眾籌都省了 , 真正練成了 「叫人走 , 自己抖」的境界 . 前陳縣長夫妻倆育有四子一女 , 為了減負 , 二子陳素、幼子陳褘出家當了和尚 . 這世上當和尚的人多了去 , 但是陳家兩子當和尚卻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 因為這一次造就了一位比肩帝王將相毫不遜色的偉大人物 . 說的是幼子陳褘當了和尚之後 , 法名玄奘 . 是的 , 大唐王朝著名和尚 , 通常被尊稱為唐三藏的玄奘和尚 . 玄奘和尚邁向偉大事業的旅途 , 就是因為向官方出入境部門申請護照 , 到海外留學佛學課程不被批准 , 於是在三位徒弟 : 猴王、豬公、水妖的幫助下 , 於大唐貞觀三年偷渡出關走遍萬水千山 , 歷經八十一難 , 終於在佛教之國天竺 , 帶回 657 部經書 , 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時受到唐太宗的盛大歡迎 . 玄奘隨即在官方指定寺院慈恩寺窮一生精力翻譯了七十五部梵文經書 , 對於中國佛教文化的貢獻巨超級 , 這裡我們就不一一細表了 , 單說其中的一部經書 「說無垢稱經」 , 梵文音譯為 「維摩詰經」 . 「維摩詰經」的內容不是這一篇的重點 , 我們只是帶出一位受到 「維摩詰經」影響了一輩子 , 甚至以用這部經書音譯作為名、字的著名詩人 , 他就是被稱為佛系詩人的王維 , 字摩詰 . 王維描寫山的詩作美輪美奐 , 的確有一手 : < 竹裡館 > 獨坐幽篁裡 , 彈琴復長嘯 . 深林人不

章台柳青應嫵媚4(完)

圖片
上一回,說到大明王朝末年的內憂外患,以及東林黨爭對於國家治理的負面影響. 哈佛大學教授,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國際漢學泰斗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革>一書論及東林黨:東林書院以一場道德的改革運動,重新確立儒家行為的傳統準則,他們強調道德完善的極端重要性. 美國學者賀凱在<明末的東林運動>一文寫下:明末東林運動的失敗,代表傳統儒家價值觀念與現實惡劣政治勢力鬥爭的一個典型,他們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但不是一個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團體. 外國人看到的是東林書院大門的對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幅對聯昭然若揭地宣示了東林黨人對於天下事的承擔,這是一種比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為強烈的使命感.這種崇高的理想,老外看了也不得不發出內心的友邦驚嘆. 東林黨的老鄉,現代江蘇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遼先生在<東林黨新論>中,一針見血地寫道:東林黨人從不曾提出過救治國家的政策,東林黨人長於內政,短於治國、治軍,他們與齊、楚、浙三黨、閹黨、閹黨殘餘的區別之處,僅在於東林誤國,而東林黨的對手(蛙註:閹黨等黨派)則害國. 外國人搞政治看表面,中國菁英則善於探究本質,陳遼先生若是來到香港自由行,鐵定對於本地這一金句有深深的知已感: 講就天下冇敵,做就有心冇力. 東林黨大概就是這個道行. 或許,這種說法有些偏頗.大明王朝末年,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文人士大夫的氣節才是這個時代的主題曲,從遼東經略長官熊挺弼、兵部尚書孫承宗、關寧鐵騎督帥袁崇煥、天雄軍老大盧象昇等一眾以進士入職而轉戰軍界的錚錚士人,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衛國之歌,東林六君子楊漣、左光斗等,忠烈亮節浩然正氣,這些事跡歷經五百年後依然仿如昨日栩栩如生. 在無數次的政治鬥爭之後,在龐大的權柄面前,豐厚的個人利益被酿成一缸醪醇,以新生代東林黨人為基本隊伍的文官系統,基本忘卻了初心,沉淪在權鬥的漩渦中無力自拔. 其實對於東林黨的沉淪也不必大驚小怪,眾所周知東林黨代表的是當時江浙新興資產階層以及資本豪強的利益,東林黨人挾著雄厚的政治獻金,高尚的政治理想競逐官場,在崇禎帝的支持下打敗了保守的舊官僚系統,成為新的規則制定者,官商一體化的趨勢就無可逆轉.資本利益無國界注定了東林黨對於國家意識的薄弱化,管他甚麼內憂外患,只要有利益交換.上蛀國家,下蛀百姓,只顧眼前短暫利益,自毀長城,最終埋葬

章台柳青應嫵媚3

圖片
江蘇省無錫市解放東路867號一帶,是一大片平地,周圍古木森天鬱鬱蔥蔥,這裡建有一座東林書院,南院墻毗鄰無錫教育考試院、退休教師協會、女子第一中學、女子教育與女學文化博物館、崇寧實驗小學,看到這裡給人有一個教學區的感覺.沒成想到在這片濃郁的學術區域,旮旯邊兒角落棟立一間城管執法所,橫豎看極不協調,這個城管所讓我笑出一串串青蛙聲. 青蛙聲再大聲,估計也沒人會再乎,充其量也只是引起辛棄疾的興趣: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相比起另外一把聲,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振聾發聵.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幅超級名氣對聯便是無錫市東林書院的亮麗名言. 東林學院從宋代成立起,揚威國學迄今有一千年頭.悠悠歲塵世浮沉,這其間的多少事是不是可以都付笑談中呢? 笑談之中來到大明王朝萬歷年間,著名的改革家,首輔大學士張居正逝去之後,年輕的萬歷皇帝滿腔熱血親政,他決定要幹出一番大事業,至少不要差過他的帝師張老頭,國學名句稱這種狀況是:長江後浪推前浪. 後一句才是社會學中精警名句:前浪曬在沙灘上. 但是萬歷帝親政之後很快就發現,國家治理的複雜性遠遠超越了學問的象牙塔,他根本幹不過朝廷中那一大班學富五車,精明過人的文官系統,雖則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強完成了 「萬歷三大征」這個歷史功績,算是對帝師張居正有了一個交代,但是也幾乎花光了張居正嘔心瀝血積蓄的國家財政. 沒辦法了,萬歷帝不是一個堅強心硬如鐵的固執家長,通過親政瞭解到了自己的智識缺失短板,就毅然地又又把國家治理交給以首輔大學士為主的文官系統. 這段史實被梗直的史官留下記載:萬歷帝數十年不臨朝處理國務. 皇帝數十年不處理國務,而維持國家數十年在正常運轉,這個邏輯老子是想不通了,大概是史官的腦袋被門板夾扁了吧,. 其實無關史官,需要瞭解的是當時狀況,文官系統被皇帝擺上神檯之後,由此引起的東林黨爭,極大地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