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之南更向南



《雜詩》 唐.無名氏

舊山雖在不關身,
且向長安過暮春。
一樹梨花一溪月
不知今夜屬何人?

無名氏的《雜詩》以幽雅高潔一樹梨花一溪月成為經典名句,下一句‘不知今夜屬何人?’就頗帶傷感,也是全詩的意境要旨

字句相似,聲韻相近的同類詩品,是名詩人常建的另一首詩
《落第長安》 唐.常建:
家園好在尚留秦,
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鶯花笑,
且向長安過一春。

詩壇上名人輩出,詩壇外也是一個臥虎藏龍之地,無名氏的詩顯然比常建的詩高雅一品.若是比名氣,那當然無名氏不得不服輸,因為常建是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考中進士,如果這還不夠威水,那麼我們再來提一個人,這一期同榜登科的進士,還有被封為 ‘七絕聖手’ 鼎鼎大名的王昌齡.
能寫七絕詩的高手車載斗量,高手中的高手就叫作聖手,聖手只有一位,這一位老大就是王昌齡.

王昌齡:(約690— 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唐玄宗天寶12年(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尉(今湖南省黔陽縣),不少兩肋插刀的朋友就跑到龍標縣來聚會鬥酒,我們來看一看王昌齡在龍標縣芙蓉樓送別朋友時寫的一首詩: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因事纏身而沒法來龍標縣的朋友們不會忘記這個友情,如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朗西
後來,王昌齡請假回家省親適逢安史亂起,因道路堵塞超期上班,就這麼一件小事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閭丘曉爽不了幾天,節度使張鎬借故閭丘曉延誤戰機,下令緝捕歸案準備把他幹掉.閭丘曉這人也是貪生怕死之輩,竟然求饒說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廿十嬌妻之類的屁話,張鎬說道: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遂杖殺之,也就是說下令把閭丘曉亂棍打死,為王昌齡出了一口鳥氣.
閭丘曉不是無名之輩,這傢伙寫的詩作在唐詩集榜上有名,他之所以甘冒天下之大不諱殺掉名氣比他高得不可以里計的王昌齡,九成九的原因是嫉妒之心作怪,由此可見這嫉妒兩字著實害人不淺.
古人安花名外號的功力絲毫不比現代差勁,比如<水滸傳>逼上梁山的三十六天罡,一0八條好漢,都有一個響噹噹的外號.王昌齡的外號和他的官職掛勾,他先是在江寧縣當縣丞(副縣長),朋友們就送給一個外號叫‘王江寧’,後來被貶龍標縣尉(保安局長),朋友們改口稱‘王龍標’,而且這個外號是經過史書登記註冊認定,如果後來有人宣稱叫作‘陳龍標’‘白龍標’那都是不算數的.
龍標縣位於湖南湘西靠近貴州這個地方,漢朝時這裡一大片地區屬‘夜郎國’管轄,因為夜郎自大一句話激怒了漢武帝,所以漢武帝就派兵把夜郎國收歸國有.李白給王昌齡的詩中說‘隨風直到夜朗西’,其典故在於此.青蛙仔多次提到夜郎國的故事,這裡就從略.

湖南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簡單地說是因位於洞庭湖南邊得名,實際上卻也要花費一番筆墨才能說清楚.

春秋戰國時期,洞庭湖一帶,湖南湖北是楚國的地盤.

漢朝時,這裡設荊州郡,三國時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

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湖南這個名稱才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

北宋時,湖南屬荊湖南路.

明代時屬湖廣右布政使司.

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廣右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

民國時設省,廢湖南布政使司改為湖南省.

文學上,湖南也有超多外號.

一.芙蓉國

湖南境內幾條江水流域盛種木芙蓉這種植物,所以湖南也被稱為芙蓉國.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詩曰:

湘上陰雲鎖夢魂,

江邊深夜舞劉琨。

秋風萬里芙蓉國,

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思不堪悲橘柚,

旅遊誰肯重王孫。

漁人相見不相問

長笛一聲歸島門。

著名影星劉曉慶年輕貌美時主演過一齣電影叫<芙蓉鎮>,這個地方在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

二.湘

湘江是湖南境內最大的一條河流,所以湖南亦簡稱‘湘’.

三.瀟湘

唐朝時柳宗元曾經被貶到湖南永州這個地方,那裡附近有一條非常清澈的江,叫作瀟江,這條瀟江的名氣遠在<山海經>中已經有記載,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風,交瀟湘之淵。",南北朝時《水經注·湘水》說:瀟者,水清深也。

瀟水和湘水匯合的地方叫瀟湘,後來文人們就把這瀟湘兩字拿來泛稱湖南.

四.三湘

三湘一詞最早見於唐詩:

唐.宋之問 《晚泊湘江》:

五嶺恓惶客,三湘憔悴顏。

況複秋雨霽,表裏見衡山。

路逐鵬南轉,心依雁北還。

唯餘望鄉淚,更染竹成斑

湘江上游,中游,下游各有三條江,瀟江,資江,沅江,這三江最後匯入湘江,故稱瀟湘水、資湘水和沅湘水,這三湘也被文人們不客氣地拿來用作代表湖南.

另外,有兩個詞特指湖南和湖北,一個是楚,這個典故在上面已經說了.一個是湖廣,雖然在元朝時已經設了湖廣行省,但是現在常用的湖廣一般都是以清朝設的湖廣總督來作依據,湖廣總督的管轄職權範圍就是湖南湖北兩省.

清朝還有一個兩廣總督的職位,這個兩廣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和湖廣沒有甚麼關係.

兩廣總督和香港有著極大的關係,除了早期香港是兩廣總督管轄的範圍,清末兩廣總督林則徐大人,沒收英國商人的鴉片煙,然後拉到東莞虎門一把火燒毀,這一段歷史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事件,隨後英國艦隊開到中國沿海發動‘鴉片戰爭’,大清王朝一敗塗地,香港的近代史地位就是鴉片戰爭的結果.

鴉片戰爭那一段時間,湖廣總督也不是泛泛之輩,其中一個對於中國現代化有著影響的人物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任內推行洋務運動,在轄區大搞現代實業,與此同時,搞腐敗也是免不了的,放在今日這種官是屬於民憤極大典型,必須要被拉出去斃了以息事寧人的那一種.

還有一種官人是明知他是在搞腐敗卻是動彈不得的,比如湖南人曾國藩,也曾做過湖廣總督,有人暗地裡稱他作‘曾剃頭’,這個難聽的外號是因為曾國藩帶領湘軍圍剿太平天國長毛賊時毫不手軟,殺人如刈草.至於長毛賊遇到曾國藩的湘軍時是不是嚇得渾身發軟,任由湘軍來砍呢,這也不見得.怡怡相反的是,從軍事行動來看,湘軍每次和長毛軍對陣,都是被長毛打得大敗,好幾次搞得曾國藩要跳水逃走,這個在曾國藩上奏朝庭的戰報中說得很明白,從而引出一段很著名的文字遊戲典故,說的是曾國藩連續打敗仗,撰文向朝庭請罪,文中有‘屢戰屢敗’之言,事實上還真是的經常吃敗仗.

這篇奏文給手下師爺看到了,就說大帥你這奏章一上鐵定是死,大家也跟著一起倒楣,不如把這個‘屢戰屢敗’的字眼稍為改動一下,寫作‘屢敗屢戰’,這字都是一樣,反過來寫,意思就完全變味.你想一想,‘屢戰屢敗’說的是被人一打就敗,那不明擺著是無能嘛,人若是無能到這個程度,活著也是浪費糧食,倒不如砍了當肥料.但是這‘屢敗屢戰’就完全不同了,這個意思所透露出來的是一股百折不撓的堅強,雖然我每次都失敗,但是我從沒有灰心喪志,反而是振作起來再打過,這種打不死的精神,其實令敵人覺得蠻恐懼.

曾國藩被譽為大清中興名臣,這種評價見仁見智,對於他的功過,青蛙仔以事論事,並不持特定立場.青蛙仔比較欣賞的是,曾國藩先生在學識上的貢獻,他是清末一代大儒,生於亂世,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作為儒家子弟,他做到了他應該做的事,縱使他身後,大清隨即土崩瓦解,但那已經不是他個人的事了,那已經是天下人的事,而在他身後為天下人留下的遺產,是實實在在的一本書,這本書叫作<曾文公家訓>.

作為一個亂世將軍,作為一個末世名臣,甚或是作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一個兄長,歸根究底,曾國藩作為一個人,在那個亂成一團的時空中,其實少不免搞腐敗,傳說他攻進長毛賊的老巢南京城後,只向朝庭繳交了幾件破爛戰利品,天下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長毛賊搞獨立定都南京期間,一眾長毛東西南北天王大肆搜括天下財物,極盡奢靡.曾國藩獻給朝庭的幾件破玩意兒,比尋常土豪家的珍藏還不如.這些財寶究竟花落誰家,迄今是一個謎.

近代中國,湖南人名家如雲,除了曾國藩,再來說一說臺灣的馬英九總統.

馬英九祖籍湖南,雖然他是在香港出世,領有香港出世紙,用現在法律字眼來說,他只是一個雙非bb.再從這兩個湖南人的政績來說,民選的馬英九總統似乎也萬萬比不上封建專制的曾國藩,這並不是說封建專制就比民主民選的高明,實際上,馬英九的清廉是有口皆碑的事實,憑這個他就敢和曾國藩一比高低。至於他把臺灣的經濟狀況搞得和他一樣清廉,毫無活力可言,這是劣質民主所帶來的正常後果,實在與人無關。

古代的曾國藩也好,現代的馬英九也好,還有許許多多的湖南名人都好,他們的才能在長沙‘嶽麓書院’的大門對聯上可以一窺端倪,這幅對聯的字裡行間,氣吞山河,‘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壯哉,斯言!










全文完!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纖手銀弦仙娥團

昨夜漁陽陌上桑

雨雪霏霏灞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