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
一場無喱頭的社會風波從夏天鬧到春天,其間的光怪陸離事件一次次地突破法制/道德規範的下限,讓人瞠目結舌,這個社會的智商堪虞呀.
撇開這麼一件倒足胃口的破事,按理說在這個鳥語花香的季節,總是有滿多心曠神怡的美妙,比如皇甫冉先生在春日裡約上好友泛舟湖上,飽嚐美酒佳景之餘順手就來一首:
江南煙景復如何,聞道新亭便可過。
處處藝蘭春浦綠,萋萋藉草遠山多。
壺觴須就陶彭澤,風俗猶傳晉永和。
更使輕橈隨轉去,微風落日水無波。
皇甫先生的好友是來自義興縣籍的李明府李先生,義興(今江蘇宜興)是大名鼎鼎的紫砂壺故鄉,李先生搭便船時是否順便捎上紫砂壺做手信呢?
關鍵在尾句,皇甫先生敏銳地觀察到,春日裡有微風,而水是沒有波浪的.
另有一說這首詩是同時代詩入劉長卿的作品,好吧,我們是來談詩趣聞,不是來考古的,版權的糾紛留給版權審裁署來接棒,我們要說的是,皇甫先生和劉長卿先生的鐵三角好友圈,另一主角,飛鳥代言人張繼.
節選一下張繼先生原創中的鳥句:
<郢州西樓吟>:沙洲楓岸無來客,草綠花開山鳥鳴。
<題嚴陵釣台>:鳥向喬枝聚,魚依淺瀨游。
<清明感懷>: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
<長相思>:遼陽望河縣,白首無由見。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其實,張繼先生並不是以鳥揚名的,而是一首傳頌千年的絕代作品: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看看這首詩的影響力,當地採用詩句來命名的地方有:楓橋(原名封橋)、烏啼山、愁眠山、霜鐘樓…
然後,這作品作為服貿的重要項目,以文化交流的出口了,在東瀛島上受到熱捧.
好吧,這個時代東瀛島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奈良豪族在大和地區以地為名,號稱大和族,開始了日本史上的
「飛鳥時代」,因此坊間有合理的理由相信,飛鳥詩人張繼先生在國外圈粉了.
再來說一說日本的飛鳥時代,有一位名叫阿倍仲麻侶的,被選派為
「遣唐使」到大唐王朝留學,從而和李白、王維結成莫逆之交,又是一個詩壇鐵三角的故事.
話說阿倍在長安呆久了,某年申請回國探親,王維寫下送行詩: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長空。
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阿倍高高興興地揣著王維的贈詩,踏上鐵達尼前傳之旅.
料不到傳出海難訊息,李白為此寫悼詩: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云愁色滿蒼梧。
命大的阿倍逃過一劫,回到長安城後終生不敢再提回國探親.
-完-
行船跑馬三分險,阿倍様遇到海難卻可吉人天相,實在好運,但好運不一定經常有,還是避險最聰明。
回覆刪除應該是'遣唐使'的光環效應.
回覆刪除多年前曾經造訪蘇州的寒山寺,也曾上那座小鐘樓看望那口聞名中外的敲鐘。但是~
回覆刪除據歷史記載,樓上那口古鐘已經在太平天國時被盜去,輾轉去了日本,經交涉後日政府無法歸還,只由一位熱心的日人,造了另一口較小而不夠清亮的鐘運來代替。
代替不了傷害.
回覆刪除日寇對中華人民的傷害,只存在有心人的心裡。
刪除現在的新一代,差不多是完全沒有感覺。有的是崇日崇洋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