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鄉關何處是

日暮鄉關何處是

仁者樂水,智者樂山,仁智相得益彰,山水相依好讚.老規矩,先從1首詩詞打開話題: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這首宋詞名作的作者是老王,王觀先生,王觀先生算是老老王,王安石的弟子...,一大堆老王排隊冒出來,真真不習慣,咱得趕緊地腳底抹油.

古代的老王弄了那麼一首山水名作品流傳千年,不代表現代的文壇是文化沙漠,讓我們來一首勁道十足的現代名詞: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這首山水詞的作者,是比老王更王的王者之王,一代天驕毛澤東的大作,創作於1927年秋葉漸金時節.

1927年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大時代,去年前蘇在廣州出錢出力資助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已經成功,問題出在北伐誓如破竹途中層出不窮的打土豪分田地事件,引起國民革命軍中官兵的歧見,令到蔣總深以為誡.因此北伐打下上海後,蔣總迅速和西方接上頭,開始清除黨政組織中的前蘇勢力,這就是著名的清黨事件’.更吸睛的是朱德賀龍葉挺一眾軍頭在當年81日這一天發動南昌軍變,開創了中共八一建軍節這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事件.

說回《菩萨蛮·黄鹤楼》這首山水詞作吧,詞中一句:龜蛇鎖大江, 已經把山水這兩種自然景觀一網籮進.龜蛇指的是武昌城西長江兩邊隔江而峙的龜山和蛇山,傳說上古時代洪水滔天,西方人鬧得沒法過日子,只好祈求大神造了一隻諾亞方丹逃命.但是東方的水利工程師大禹先生根本不鳥甚麼神仙皇帝,而是以人定勝天的信念,發動民眾挖溝排水洩洪.完工之後才下令龜蛇兩天將鎮住長江的洪水.龜蛇不敢怠慢,乾脆化身為兩座山,實行廿四小時工作制,死死地釘緊長江水位,算是超盡忠職守的啦.

傳說的事聽過就算,不能算的是蛇山的故事比較多,比如1911辛亥年那一年發生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那就是辛亥革命.革命黨人在蛇山上架起大炮和清兵對著幹,當場打出了一個新的國度,大名號曰中華民國.而且早在1700年前凡南北朝時代,蛇山也產生了一件浪漫的仙人傳說.

說的是辛氏,辛氏姑娘家住蛇山,秉承著國人工字不出頭的古訓,以是在家門口搭棚開起了一家酒肆.大家別覺得當老闆娘耍威風,這種酒肆除了節假日招呼行山人仕之外,平常日子的主要工作就是拍烏蠅.好在辛氏姑娘也不以為苦,雖說不上樂在其中,勉強糊口過日子得過且過罷啦.

事情的轉機來自於善良.

某天,有個烏卒卒的老頭路過打疐,喝完了酒說沒錢要賖數,辛氏姑娘一笑揮一揮手說算了.哪知道這老頭喝上了癮,天天來喝賖數酒.直到有一天辛氏姑娘手頭資金切實周轉不來,於是跟老頭說,等下季收了糧食釀出酒再來賖嘛.老頭笑咪咪地說別慌別慌,這事讓老頭來操辦就可以了.說完伸出雞爪似的手在口袋中亂摸,掏出一支破筆沾著口水在墻上畫了一隻仙鶴.

說來也怪,仙鶴竟然舒展羽翼,長鳴一聲翩翩起舞,這事傳了出去不得了,辛氏酒肆的生意火爆化成超級圈粉機.

後來的事也沒人能料到,某天老頭托夢給己成富婆的辛氏姑娘說,老頭玩完了要駕鶴西歸,迢酒肆你看著辦啦.辛氏如娘心想何必看著辦,太小看女生了哦,立馬斥巨資在酒肆上方建了一座仙鳥記念館,大名叫: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詩人崔顥先生不是吹的,能讓詩仙李白先生來到黃鶴樓而擲筆投降的,正是崔顥的名作<黃鶴樓>,這還不算,李白先生拜賞了<黃鶴樓>,終身不敢再寫黃鶴樓詩.後來實在是忍無可忍,以是假借送別朋友的名義寫了一首和黃鶴樓有關的送別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大仙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留言

  1.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秋冬清涼,我會去行山,近日炎熱,開始改為游水,是以近日感覺到自己也聰明了點。

    回覆刪除
  2. 蛙兄復出,誰與爭鋒?多謝分享一系列詩篇,全屬我所喜歡者,難道為我而寫,一笑!我太自大,一罵!毛澤東王者中王者,倘若他老人家還在生,老美?算甚麼,哼!紙老虎是也。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不是一隻著普通的紙虎,牠雄峙太平洋東岸,俗稱'河東虎',識咬人哦.

      刪除
  3. 古老的詩詞,總留給後世的人們無限的美意。記得高小開始學習唐詩和古文評註,都各有一本課本。當時唯一學到的一首詞,是老師隨手寫在黑板上的「卜算子」: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若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是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留春住。」其中有幾個字不同,可能是口耳相傳之誤。
    當時老師只是隨手寫下,沒有叫我們一定要抄下來。可是我抄下來了,覺得很美妙。
    今天才知道作者原來是“王觀”。

    回覆刪除
  4. 老師隨手寫得好,單掰'欲問'/'若問':
    '欲問',想問又不敢問的萌樣,當中妙處意境盡在不言中.
    '若問',帶有肯定的疑問句,意即;老兄別問了,一定是那兒'.
    這樣來看,應該是王觀老師勝出.

    回覆刪除
  5. 青蛙先生說得對! 應是“欲問”,不是若問。青蛙先生勝出。
    今天找出舊時書,見兒時抄下來的只有後三字有所不同,就是千萬“留春駐”。

    回覆刪除
  6. 嘻嘻,不知道的就不說,只說後邊兩首詩。
    李大仙的那首,(他自己都說了)確是不如不是吹的崔顥那首!!而且高度深度還差的挺遠。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纖手銀弦仙娥團

昨夜漁陽陌上桑

雨雪霏霏灞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