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時節下江南之過江之鯽
江南的旅遊景點那叫多不勝數,江南的亭台樓閣那是美不勝收,江南每天接待的遊客多如過江之鯽.
說起到此江南一遊的名鯽,一般都會提到隋煬帝楊廣三下江南,清康熙帝六下江南,清乾隆帝六下江南,這仨皇帝鯽下江南,果然是轟轟烈烈史詩級數的大場面,但是…
畢竟這是發生在古代的事,而且,精確地說,仨皇帝鯽漫游到江南是因公出差,公幹之餘順帶公款遊覽,不違法呀.
先說隋煬帝楊廣,登基前的官職是揚州總管,登基後三下江南探訪故友舊僚似乎是人之常情順理成章之事,後世文史把楊廣三下江南抹得超黑,比如 「煬帝艷史」之類抓眼球騙流量的地攤文學,井主幹嘛無聊呢.
踢走這些下三濫蜚短流長,楊廣實實在在留傳後世的無敵政績,是始設進士科完善科舉文官甄選制度,開鑿大運河,這兩項偉大功績足堪並肩漢武唐宗.
成也科舉,敗也科舉,科舉制度造就了無數平民優秀子弟進入體制服務社會,從根基上侵蝕顛覆了關隴功勳貴族集團的固有利益,楊廣之敗是關隴政治集團內卷的典例,這個典例的真理放諸古今中外皆準.
看一看近代著名的政治人物,被北美視為英雄總統的林肯,肯尼迪,是怎麼死於內卷的.
難道是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咁都要命?
一通吐槽,極度舒適,來到下江南遊人如鯽的倆爺孫鯽,這倆條名氣皇帝鯽,也游過江南,而且倆鯽一共各自游了六次.
康熙六下江南.
乾隆六下江南.
康熙鯽六下江南,其中五次特意到南京拜祭明皇陵老朱,這個政治意涵太豐沛,鯽心在嘀嘀咕咕的話是:老子以帝王之尊來跪拜前明朝的祖宗了,你們反清復明是不是太搞笑嘛.
康熙帝鯽智商從不掉線耶.
孫子鯽乾隆六下江南有樣學樣,六次都到南京明陵祭拜朱元璋.但是...(又來了)
乾隆時,八旗軍精銳基本上被 「十全老人」乾隆耗光了,傳說中的黑龍江索倫悍卒也在征緬一役差不多沒了.
所以,乾隆拜祭老朱,背景散發著要漢人精英頂住上的芬芳.
寫得賊累,聽歌罷,欣賞一下章子怡的村姑樂(LOOK)
下一篇,咱們來侃侃江南遊人如鯽的現代遊鯽.
待續!
現在潮流興北上,不單只香港人北上,今日看新聞,這個黃金週,就連大灣區市民都選擇北上,因為近來大灣區天氣都很鬱悶,雨下過不停,反而北方天氣清爽明朗。
回覆刪除搞政治的要南巡,做市民的要北上,東方特色各適其適各司共職.
刪除至於皇帝下江南,留傳下來的都是皇帝訪艷選美等娛樂新聞,皇帝做了多少正經事哪會有人記得。
回覆刪除都是八卦惹的禍.
刪除題外話,聽完了南城花落,覺得背景畫面很美,追查下知道是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剪輯,看了一遍這電影,是一個淳樸的愛情故事,畫面超美,值得推薦。
回覆刪除貌似改革開放前上山下鄉的知青場景.
刪除時下文青業界講緊的準則是:美不美,先瞧腿.親不親,數黃金.
科舉為平民子弟晉身官場立下制度,實是有益社會朝廷之舉;後來變成只考文才不考能力智力和辦事能力,那是任何事情都可能的「物極必反」的規律。不以科舉取仕,難道靠旁門左道或拉幫結派?可見任何事都不可能絕對完美。最高決策者對歷史的貢獻自然不及「八卦」吸引眼球,所以人們不信正史喜歡野史正是這個道理。
回覆刪除科舉之物極必反規律的實例,應該是始於明朝,終於清朝的八股文,估計八股文正在琢磨著又要背黑鍋了.八卦軼聞迎合世俗群體茶餘飯後噴口水消遣過日辰,亦有其生存的社會土壞.正史野史有如籮卜青菜,於我固各有所愛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