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展茶旗美如畫
2018元旦大餐的第一道菜,那是國宴級的美餚,菜名稱‘如夢令’,做法如下:
《如夢令∙元旦》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
制作這道國宴菜的大廚師是鼎鼎大名的老毛毛 先生,有人說老毛是一位政治人物吧,也沒聽說他轉行幹廚師的。青蛙沒有辦法了,這個是老子說的,老子說了算:‘治大國如烹小鮮’,語出《德道經》第六十章。按照老子的意思,治大國的毛 先生妥妥地穩佔熱廚房掌大廚的位置。
當時被國民政府稱作‘朱毛匪軍’的就是紅第四軍,軍長朱德,政工是老毛。紅四軍的前身來源於國軍第四軍,北伐戰爭中揚威中原的葉挺獨立團就是隸屬於第四軍。後來國共分道揚鏢,朱德率領國軍第四軍餘部在江西南昌反水投共,史稱‘南昌起義’,然後被國軍圍堵,朱德頂不住只好流竄到江西大山深處,和老毛的草笠梭標大砍刀農軍聯手組建紅四軍在井崗山豎旗。
這段時期有兩位重量級的軍頭不能忽視,一位是林彪,另外一位是山東嬰兒。山東嬰兒的事比較傳奇,暫且按下不表。先說元老級林彪,出身於黃埔軍校四期,純粹的軍人作風,時任紅第四軍屬下的縱隊長(根據紅四軍編制,縱隊長職同師長),對於‘古田會議’引進毛 先生提案,將政工介入軍隊的做法不表認同,聯手一眾基層軍官向領導層發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責疑,這又引起了毛 先生一篇1930年元旦雄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林彪拜讀了老毛的元旦雄文之後,據說立馬上火渾身充滿了力量,功效有如打了一百針雞血,連續不斷地擊敗了國軍的四次圍剿,拼了。後來抗戰國共合作,紅四軍擴編,主力番號為115師,師長林彪率領部隊接受國民政府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首戰平型關一炮打紅,‘土八路’的稱號自此崛起江湖,搞得小本皇軍非常暈菜。
平型關大捷後,日軍急忙調兵遣將發誓要報此一箭之仇。狡猾大大的土八路15000官兵立馬化整為零深入日佔區發展民間武裝,實施遍地開花的遊擊戰略。大部日軍找不到對手,無聊地對著空氣打了幾炮出氣就息鼓揠旗地回軍營扒料理去了。
至1945年8月抗戰勝利時,土八路已經是一支擁有90萬正規軍,150萬地方武裝的龐大軍事力量了。這種急遽壯大的現象如果非要用科學來解析,可以套用宇宙膨漲原理,那是以光速作為計算單元的。
小本吞下了人類史上空前絕後的兩粒超級蛋蛋之後,八路軍原骨幹主力隨即改編為東北聯軍第127師,衝關出東北和國軍搶地盤,首戰東北重鎮四平,想不到在這裡狠狠地栽了一個大跟斗,被國軍名將陳明仁一槍打得灰頭土臉,逃避到黑龍江中蘇邊境療傷養生。這段時期東北聯軍有一位小小的下層軍官即將在數年之後改變了大東亞的歷史進程,甚或說開啟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冷戰之門也不為過,這位小小官就是東北聯軍轄下朝鮮師某營少校營長---金日成。
金日成的隔代繼承人金小胖,更是以死磕大米你啃國而成為舉世聞名的超級網紅。
東北聯軍後來再改編成為共軍四大主力中的第四野戰軍,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戰力呦呦槓槓的。只不過是四野主帥林彪在韓戰時畏縮不前,結果被一野的主帥彭老大出頭奪走了光環。
再提另外一位和紅四軍---115師---第八路軍---127師(都是一夥的)有關的重量級軍頭,‘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召開之時,遠在山東有一個小小嬰兒還在啜奶穿開檔褲,任是天王老子誰也料不到這嬰兒的將來會是甚麼樣,大多數情況下,無災無病終一生,是嬰兒父母的最大期望,這位嬰兒的將來或許很厲害,但是,天機不可洩露的規則使大家不大愿意來猜測這位嬰兒的遠景。無論如何,父母為嬰兒改了一個吉利的姓名,張萬年。
呵呵,張家的萬年兒,張家父母的期望蠻有意思。
嬰兒張萬年和共軍127師(前身紅四軍)的關係,要來到1979年的中越邊境戰爭,當然,這時候當初1928年出生的嬰兒張萬年這時候已經是51歲的中年大叔了。但是這位不是一位普通的大叔,時任共軍初建部隊紅四軍的變身,號稱‘鐵軍’的127師師長。經過戰爭的洗禮,師長張萬年繼續冒起,以軍功超著晉昇為軍委副主席,有權直接下令給國防部長的軍頭老大。
‘古田會議’的重點是‘黨指揮槍’,軍委是黨,吃硬國防部長的槍。
127師駐地是屬於中部戰區的洛陽,這支鐵軍的練兵條例比鐵還要硬氣三分,說的是體能,上至師長下至伙伕,每位官兵的日常功課,規定時間內輕裝負重20KG 裝備越野7公里,回來後剩下一口氣嘛,謝謝請自個兒趴下,,,趴下?那要不要除衫呢,不要想歪喔,像話麼,滿身臭汗也不可以除衫。趴下麻煩做100次的掌上壓來看一看,,,好吧,其它地獄式的訓練就略了吧,說多了可能涉嫌軍方機密了。
嗯,毛 先生一首元旦詩詞令到青蛙神馳八極飛揚沙場,回到文藝男範一些罷,我們就來侃一下這詩詞中提到的武夷山。
我們給武夷山下定出的現狀是‘雨灑清香是茶’,武夷山的茶那可不是吹的,雖然說吹水不用交稅,但是武夷山的茶切切實實是古已有之於今猶盛的稅基來源。
古已有之的‘古’,必須古到道教祖師彭祖的年代。話說彭祖有一對孖生仔,彭武和彭夷,倆兄弟聯手來到福建拓展市場業務,得知閩北這座大山擁有海量的上等茶葉被當地土著當作肥田料,彭武當場差一點吐血,彭夷說大哥少安毋燥,這裡的商機大有作為啦。於是倆兄弟留了下來教識當地土著種植茶樹生產茶葉,當地由此致富奔向小康社會,為了紀念彭武倆兄弟,當地人就以倆兄弟的名稱把這座大山命名為‘武夷山’。
武夷山名種茶葉‘大紅袍’‘金駿眉’,都是名貴的絕品。
喝完好茶,我們才有精神來巡視武夷山的內涵,這個內涵實在架勢,是東方文化的一個里程碑,說的是南宋時代理學大師朱熹老 先生創辦的‘紫陽書院’。
尋常人一般都是喝奶長大的,但是朱熹老 先生不一樣,老先生是貨真價實的福建人,喝著武夷山茶葉長大的,武夷山靈秀的茶葉,纔有可能養育出一代文化宗師。
喝過武夷山茶的文化宗師不止是朱老 先生,早於朱老 先生150年的宗師,是那位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的范老頭:
《武夷茶歌》∙大宋王朝 范仲淹
年年春至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范老頭品茗了武夷茶葉後讚爆,點評為天下第一品。
全文完!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