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濤濤鹿鼎高
詩曰:縱橫鉤黨清流禍,峭茜風期日月評
諸位,這兩句詩句好像並不怎麼樣,橫看豎看也不像是可以留傳百世的絕代詩句,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因此而來認定這句詩不值一看的話,那麼,就有極大的可能會犯錯誤.
這句詩來自一代大師金庸 先生的封筆小說<鹿鼎記>,第一章節的章首名稱.
<鹿鼎記>說的是康熙年間揚州麗春院小廝韋小寶反清復明的故事,故事主角韋小寶出生入死,逢凶化吉,然後娶了七個如花似玉小美女,這件事和我們沒有甚麼直接關聯,我們主要想說的是,<鹿鼎記>的‘鹿’和‘鼎’.
先來說鹿,鹿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有好多種品種,比如麋鹿,梅花鹿等等.梅花鹿的意思並不是說這種鹿以梅花為食糧,和梅花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而是這種鹿身上長著絢麗的梅花狀斑點,所以稱梅花鹿.
人的身上如果也有類似的斑點,那不叫梅花人,那是牛皮癬.
上古先民半狩半農時代,梅花鹿就已經是人類的珍貴物資,比如談婚論嫁,男方必須要先奉送給女方兩隻鹿皮作為聘禮.部落酋長則以擁有鹿角為榮,比較次等的部落酋長,一般有一對牛角插在身上就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鹿具有諸多的社會屬性,從上面的案例來說,鹿是愛情的盟約,也是權力的象徵.
愛情從來就是兩個人的隱私,不需要大鳴大放來做廣告,所以我們在這裡就按下不表,單單來說一說權力的象徵.
鹿的權力象徵,要從一句話說起,這句話叫作‘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用現代話來繹,意思就是說,秦王朝已經失去了掌控國家的權力,大家都來追逐這個權力罷.
這句話說的是韓信的故事,韓信因涉嫌謀反搞獨立,被呂后一刀咔嚓,然後朝庭追查之下,發現幕後黑手是韓信的親近謀士蒯通 先生,皇帝劉老邦就把蒯通抓起來審訊,蒯通 先生不慌不忙,法庭之上口若懸河表演了一場精彩的個人辯論會,主題緊緊揪住秦王朝末年,天下豪傑之士起兵反秦的案例,包括現任皇帝劉老邦,也是在這一場反秦的戰爭中脫穎而出,由一個出身低微的小亭長一躍晉身為九五之尊,也就是說‘秦失其鹿’,大家都有權利爭當皇帝,草根布衣可以上,何況是胸藏甲兵百萬的大將軍韓信呢.一番慷慨激昂的自辯徹底征服了大陪審團,法官即場判決無罪當庭釋放.
我們再把這隻鹿抓回來,由秦失其鹿引申出另一句就是‘逐鹿中原’.
中原的地理概念即以河南省為中心,包括周邊省區的一部分,例山東西部,陝西南部,河北南部,山西東南部,安徽北部等等,歷史上,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因此誰掌控了中原,基本上就等於是以中央政府自居。
在這裡,鹿也被視作是民意的一種符號,失去民意,也就結束了政治生涯,這是古人用無數生命換來的共識。
說完鹿,再來說鼎。
鼎本來是家居廚具用品,這種廚具比較厚身,用來炆燉肉類的效果很不錯。
後來大禹治水有功當上了帝位,為了凝聚民眾的國家意識,於是收集天下九州的銅器,熔冶鑄造了九隻巨大的國鼎豎立在首都,鼎身畫上九州的地圖用來宣示主權,九鼎是國家主櫂/意志的象徵。
禹帝是上古的三皇五帝之一,後來歷經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東周王朝的春秋時代,楚國在南方崛起成為一個強國,但是楚國地處南方湖廣地區,不是傳統上的中原正宗,所以一直受到中原諸國的鄙視嘲諷。這讓楚王的心情非常低落,有一次東周王朝中央政府召集諸侯國的 君主到首都來參加狂歡嘉年華,笨笨的楚國第一次看到莊嚴尊貴的九鼎,竟然悄悄地向旁人詢問鼎的重量,這就是‘問鼎’的原始出處。
楚國來自被中原正宗視為蠻荒沒有文化的南方,問鼎之舉犯了官場大忌,這被其他諸侯視為是要謀朝篡位,要造反的癥兆,後來演變下來,問鼎中原就是表示造反的意思。
金庸大師的小說<鹿鼎記>寓意深刻,當時社會輿論推崇‘反清復明’,大家都認為滿清是外夷,是必須要被推翻驅逐的對象。金庸把滿清龍興之地命名為‘鹿鼎山’,暗喻了滿清尊奉中華文化傳統的‘逐鹿天下,定鼎中原’,也算是中華大家族的一員,大清王朝開拓疆域的歷史功績不應該被一筆抹煞。
完!
留言
發佈留言